任何国家,如果没有几个非常包容开放的城市,就会吸引不了国际人才。
可见,工业尤其是制造业的转移并未改变东部地区仍是中国经济活动中心的地位,这主要得益于服务业不断向东部地区集聚。几点展望:其一,2013年,随着区域总体发展战略和一系列国家级规划的实施,在投资驱动下,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将会获得极大的增长动力。
如果2013年城市化带动的国家发展战略正式启动,东部地区将会获得较多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和进城农民转化为市民的资金,因此2013年的区域发展,不排除掉头向东、形成新的沿海带动的发展格局。另一方面,随着产业向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向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不断聚集,各种生产要素成本大幅度提升,土地、能源等供应趋于紧张,资源和环境承载力不断下降,一部分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进行了转移。政策资源配置:国家层面各类经济区的设立与分布变化2005年以来,特别是从十一五末期开始,中央政府批准或批复了较多的区域规划,其中出台的国家层面的区域规划,主要包括两类: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规划、国家战略层面区域规划。在投资不断向沿海地区集中的过程中,中国区域之间发展差距,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为协调区域发展、缩小区域差距,中央政府从1999年开始加大对内地尤其是西部的投资力度,这样中国的投资需求在空间上开始呈现出向内地扩散的趋势。但是由于自1979年以来,服务业不断向东部地区集聚的趋势并未改变,这也对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提供了主要原动力,同时,消费需求也不断向东部集聚。
虽然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新规划的实施下,东北、中部和西部获得极大发展,但东部地区GDP占全国的比重依然保持在50%以上,这种发展水平的差距直接导致东强西弱的消费空间格局。从工业劳动力就业的区域空间分布来看,东部地区工业劳动力就业占全国比重从2006年开始呈现下降趋势,中西部地区工业劳动力占全国比重则从2006年开始逐年增加,而东北地区则不断呈现下降的态势。早在2007年世界银行曾用购买力平价数据计算出3.4元人民币相当于一美元的购买力。
物价指数最重要的内容应该是劳动力价格指数(恰恰这一点被主流经济学边缘化了):因为物质商品的生产和消费、以及劳务消费,都主要取决劳动力价格,劳动力价格便宜,物质商品制造成本就会降低,劳务消费价格就低,衣食住行医疗等最基本的物质生活资料价格也必须低,否则就不能和劳动力低价格匹配。有分析指出,国际资本的大量流入,意味着中国货币政策正在‘被宽松。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国总理铿锵有力的向全世界承诺中国人民币不贬值,当年一位国家体改委的朋友跟我说,关于人民币高估的观点在体制内都不让说,言下之意他认为人民币也应该跟着贬值。应对以上问题,人民币升值是一个途径,人民币升值能抑制贸易顺差,人民币升值,就是提高中国劳动工资、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国际贸易成本,中国为什么要抑制贸易顺差,因为我的上面分析,指出这种贸易顺差是不可取的,是中国人和中国经济的自残。
在中国一元人民币可以分别买到1个苹果,1个橙子,1个李子,0.5斤香蕉,0.5斤菜心,0.5个鸡蛋, 1瓶矿泉水,6颗口香糖。中国不惜环境牺牲的充当世界工厂的硬发展思想,和这个抢金子人的思维异曲同工。
如若中国农民种田收入,达到和城市打工一样的水平,中国的社会收入才会比较均衡,中国农民就不会一窝蜂的跑到城市,中国沿海的世界工厂,就会因为劳动力稀缺放慢甚至缩减商品出口生产11、中国人是全世界最不喜欢读书的民族之一,中国人读书普遍带着十足功利性,这就决定他们对读书的需求十分有限,为精神的成长、丰富、发现而读书,对于中国人普遍是一个精神盲区,是不相信其客观存在的天方夜谭。电脑在美国要499美元,中国要6000元。中美购买力数据比:在美国,一美元可以分别买到5个苹果,3磅香蕉,3个橙子,4个李子,一磅菜心,或者一磅半芥菜,12个新鲜鸡蛋,一罐青岛啤酒,一罐可口可乐,两瓶矿泉水,12颗口香糖。
但现在深圳消费一点也不必香港便宜,美国的房子也远比中国大城市便宜。有分析指出,国际资本的大量流入,意味着中国货币政策正在‘被宽松。苹果手机3GS(16G)在美国要599美元,在中国需要6999元。做大的中国股市却危机四伏。
只要继续竭泽而渔的维持这种资源低成本优势,中国人民币还有强势升值空间。因而需要将外汇占款变化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的观察期放长一些,不能仅凭一个月的数据就做出什么结论。
事实上,中国外汇储备是长期来螺旋式增长的越来越过头,而绝不是才一个月的新苗头。这一年我去了欧洲,感到这些国家吃喝物价都很贵,中国人普遍的不能像在国内正常的消费,还看到中国廉价商品到处可见,这使我坚信中国人民币不是面临贬值问题,而是升值问题,就是说中国总理兑现世界承诺太容易实现了,是不是问题的问题。
中国环境水、空气、土壤危及人生命的纵深污染。但是,中国没有为之付出相应的环境污染预防和治理成本,无视和不附加出口商品的环境成本,恐怕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的后患。这是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精神意志:因为中国出口商品太便宜,世界才兴奋冲动的源源不断进口中国商品,相应的付给中国大量的国际货币。一、中国劳动力价格是美国的二十分之一,如若中国刻意要维持劳动力价格便宜,那么中国出口商品就有很大的廉价工资优势,如何保证劳动力廉价?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降低生活资料商品的价格,因为生活资料商品价格是劳动力的刚性工资。中美居民收入数据比:1980年美国人均收入是1.02万美元,而中国为190美元,收入差距为54倍。中国朝野文化精英整体认知水平的幼稚浅薄。
我的这种本质认识方法,就是概念是思维自由创造的具体例子。特别是中国劳动力价格远低于美国,正是这个主要原因,2007年世界银行用购买力平价数据计算出3.4元人民币相当于一美元的购买力。
这样,一箭双雕,为中国工人的低工资保证了生活资料,又使广大农民在无利可图的情况下,像逃避瘟神天灾一样的逃离农村,于是穷困潦倒的农民,自动源源不断的被驱进中国沿海的世界工厂。在深圳,各种服务商品餐饮也都不便宜,连人民币也不便宜,所以人民币如果还升,就感觉更贵了。
12、不喜欢读书,就是不喜欢精神的纯粹,而没有纯粹精神追求,就不能去认识精神,没有精神认识,就不会精神信仰,就失去精神崇高,也一并失去科学精神的创造。奢侈的世界级摩天大楼争相斗艳,高耗能的政府和国有企事业豪华楼堂馆所铺天盖地。
9、十年过去了,中国经济果然发展的很快,但是中国大多数人仍然很穷,因为他们一直是廉价劳动力,一直被当作人口红利,其实就是等同牛马和机器,有人问,为什么中国人勤而不富?可以用一句中国话回答:赚钱不吃力,吃力不赚钱,因为中国人的勤劳都是不用脑子思维创造、动物属性居多的的体力劳动。因此,中国的低工资是非正常的,这种非正常的主要标志,就是中国的农民收入陷入破产。比去年全年外汇占款增量多出近四成,而且创下了外汇占款增长史上的单月增幅新高。中国不惜环境牺牲的充当世界工厂的硬发展思想,和这个抢金子人的思维异曲同工。
中国以农民破产的方式,向世界提供廉价商品,换个说法,向世界提供被低估的廉价商品的总代表——人民币,再深入思考,这种低工资是难以为继的,这就是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原因。也因为这些国际货币相对中国来说被高估,因此中国才不能经济合算的有效的贸易性的及时使用它们,因此中国才温水煮青蛙的积累越来越多的国际货币。
中国将人民币(中国商品)打折甩卖了,好比买一送一,于是全世界都来抢购。6、我曾经反复称赞爱因斯坦的一句话:概念是思维的自由创造,所谓概念,便是事物性质的判断,事物性质有各式各样表现,它们也大量的对立矛盾,但不能因此我们的思维陷入虚无主义和诡辩论,而是要透过重重迷雾对事物的各种关系有一个总体分析判断,即本质判断,比如人民币汇率是否合理,或者是不是高估了、低估了,这种判断,是通过思维天赋的抽象概括事物的能力、逻辑分析精神发展能力,即精神自由创造能力,判断事物复杂关系的孰轻孰重和事物如何精神走向来实现的。
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原创现代一流科技水平的企业却寥寥无几。中国文化的中庸之道,也是在追求平衡矛盾事物的一个最合理的价值判断。
有则笑话:一个人到了金店,拿了金子就跑走,被抓后问他,怎敢光天化日之下抢黄金,他回答,他当时眼中只有黄金,其他什么都没有看到。2、中国出现人民币升值和通货膨胀齐头并进,是因为人民币升值没有到位,通胀越严重,越说明人民币低估,因为人民币低估带来大量贸易顺差美元的结余,转为增发的人民币。因此1000元人民币的月收入,在中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农村可以生活,但是到美国、香港能生活吗?4、你讲的中国很多商品价格超过美国等,我还可以进一步为你引用以下数据:中美物价($:¥)数据比:在美国买一辆奔驰S600只需147450美元,而在中国要222万元。周小川的回答,总是打太极拳的套路,绕来绕去,但是回避了问题本质。
我发表了一系列人民币应该升值的文章,有个朋友反馈两个异议说:人民币要升,很同意的你的观点,但现在我感觉在深圳消费已经不比在香港便宜了,应为人民币比港币贵了20%。在中国一元人民币可以分别买到1个苹果,1个橙子,1个李子,0.5斤香蕉,0.5斤菜心,0.5个鸡蛋, 1瓶矿泉水,6颗口香糖。
早在2007年世界银行曾用购买力平价数据计算出3.4元人民币相当于一美元的购买力。能说人民币被低估吗? 再升岂不物价更贵了?在美国生活,也比在中国便宜。
因此,保持低工资优势,就必须牺牲农民,叫他们以最便宜的价格生产和供应农产品生活资料。二、中国出口商品另一大特点,是资源消耗型。
网友点评
已有0条点评 我要点评